福德正神

本宮之福德正神,乃隨同當年渡海而來之神牌而來,亦為本宮之開基主神之一,供奉於正殿龍邊配殿。福德正神:即土地公,亦土地神,又有各種稱謂包括福德正神、福德老爺…等。福德正神乃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眾神之一,是地方保護神,現代多屬於祈福、保平安、保農業收成之意,二月初二日為其聖誕千秋日。

福德正神,俗稱土地公,是上古即有的「社神」。公羊傳註:「社神者,土地之主也」,通俗篇說:「今凡社神,俱呼土地」。左傳昭公二十九年:「社稷之神為上公。」社氏註:「用幣於社,謂請教於上公。」禮記說:「仲春之月,擇元曰命民社。」稱為社曰,歷代均定有公定日期,白虎通說:「古者天子下至庶民,皆得封士立社,以祈福報功,其所祀之神曰社,其祀神之所亦曰社。」,及「人非士不立,非穀不食,故封士立社,示有土地也。」據春秋左氏傳說:炎帝神農氏的十一世孫句龍,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多年時的顓頊高陽氏時代,因為平定九州有功,官居后土之職,並封為上公,他死後祀之為「社」,而成為土地公。

按土地公係社區性的神明,但有華人的地方即有土地公,如今且已進入每一個道教家庭,很多人也將土地公視同財神奉祀,成為香火最盛的神,也印證了「有土斯有財」的社會心理。但土地公與皇地祗由於神格不同,則不可混為一談。每年二月初二為神德正神千秋日。另按土地在城鎮稱「福德」,在鄉村稱「土地」,今者各地土地祠紛紛配祀其他神格高於土地的各神,則不符土地廟的傳統規制。